北交所设立四周年总市值剑指万亿 274家上市公司科技型企业占八成
商报| 2025-09-08 07:13:10

    

    编者按

    四载耕耘,星火成炬。北交所的四年,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次生动实践。

    从首批81家企业鸣钟开市,到如今27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逼近万亿,从初期市场观望到如今两大指数年内涨幅超50%,北交所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了其作为“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”的战略价值。

    在北交所宣布设立四周年之际,特推出专题策划,旨在通过数据透视、案例剖析与趋势解读,全方位展现北交所四年来的改革成效与市场蜕变。

    

    ●记者 徐佳

    

    四年前,北京证券交易所(以下简称“北交所”)正式宣布设立,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迎来又一里程碑。

    四年过去,北交所已逐步成为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成长、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。

    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,北交所共有274家上市公司,总市值9465.5亿元,单个交易日成交额达到440.69亿元;北证50、北证专精特新两大指数分别报1618.18点、2774.44点,2025年以来累计分别上涨56%、64.8%。

    记者注意到,四年以来,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加大研发投入、扩大生产规模、突破技术瓶颈,实现从“小而美”到“强而久”的蜕变。

    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20.64亿元,重拾上涨态势;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.09亿元,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。其中,2025年第二季度,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05.47亿元,环比增长21.75%;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(归母净利润,下同)31.33亿元,环比增长12.88%。

    2025年上半年,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41.39亿元,同比增长2.59%。当前,北交所上市公司中,超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,八成为科技型企业,超半数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录。

    27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465亿

    2021年9月2日,北交所正式宣布设立,成为继上交所、深交所之后中国大陆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。

    北交所的设立,是新三板市场历经多年探索后的一次质的飞跃,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,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、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、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   自诞生之初,北交所便肩负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殊使命。四年过去,北交所已逐步成为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成长、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。

    2021年11月3日,北交所正式开市,首批81家企业集体亮相,其中10家为新股,71家由精选层平移而来,总市值最终定格在3085.08亿元。

    四年过去,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,北交所共受理了708家企业的首发上市申请,上市公司已扩容至274家,总市值达到9465.5亿元,流通市值5843.72亿元,单个交易日成交量19.05亿股,成交额440.69亿元。

    其中,北交所共有三只百元股,分别为锦波生物、并行科技、万达轴承,股价分别为302.39元/股、160.95元/股、125.1元/股;百亿市值上市公司共有9家,其中贝特瑞、锦波生物的市值分别达到371.57亿元、347.95亿元。

    当前,北交所正吸引着日益广泛的投资目光,市场参与热情持续升温。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,北交所合格投资者866.13万户,较上年末增加67.56万户,日均34.37万户投资者参与交易;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超10%,同比上升超过4个百分点。

    随着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大和流动性的持续提升,北交所先后在2022年11月和2025年6月推出北证50、北证专精特新两大指数,为市场提供观测维度与投资锚点。

    其中,作为北交所首个核心指数,北证50已成为衡量北交所市场整体走势的权威基准。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则高度契合北交所“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”的定位,是北交所“小巨人”企业集群的集中代表。

    截至9月5日收盘,北证50、北证专精特新两大指数分别报1618.18点、2774.44点,2025年以来累计分别上涨56%、64.8%。随着增量资金的持续涌入,北交所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。

    借力资本市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

    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,北交所上市公司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,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,不仅在整体经营业绩上呈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,更在培育新动能、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成效显著。

    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20.64亿元,平均营业收入3.36亿元,同比增长6.01%,重拾上涨态势;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.09亿元,平均归母净利润2156.46万元,同比下滑10.59%,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。其中,超六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,225家公司实现盈利,盈利面82.12%,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,13家公司扭亏为盈。

    特别是北交所市值前50名的公司在上半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74.74亿元,同比增长6.97%;实现归母净利润32.14亿元,同比增长2.66%,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的40.70%、54.39%,成为市场稳定的“压舱石”。

    分季度来看,2025年第二季度,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呈现回暖迹象,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05.47亿元,环比增长21.75%;归母净利润31.33亿元,环比增长12.88%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北交所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,通过现金分红、回购等方式共享发展成果。2025年上半年,七成北交所公司实施现金分红,现金分红总额达49.74亿元。半年报期间,21家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,现金分红总额达5.32亿元。四年以来,北交所公司上市后累计披露回购计划122家次,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27.07亿元。

    值得关注的是,四年以来,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加大研发投入、扩大生产规模、突破技术瓶颈,实现从“小而美”到“强而久”的蜕变。2025年上半年,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发生研发费用41.39亿元,同比增长2.59%。其中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等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居前,辰光医疗等8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0%,贝特瑞等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。

    目前,北交所上市公司中,超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,八成为科技型企业,超半数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录。


责编:ZB

精彩推荐
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
05-19
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“特斯拉速度”成为“上海速度”常态
05-18
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
05-11
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、年轻化的选择
04-20
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“预售抢购模式”及“两级火箭渠道模式”
04-20
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
04-17
热点推荐
五六天后: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“保驾护航”
06-08
谜茵焕肤精华: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
06-08
草本与咖啡的结合——品晟咖啡强势登场
06-08
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|大有机会博10%的收益,来不来?
06-08
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?
06-08
TMALL@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,用脑洞致敬生活!
06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