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 ●记者 徐靓丽
通讯员 贾晟 袁征
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10月30日发布湖北省第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,总体来看,湖北省金融运行呈现“量在增长、措在见效、质在优化、效在提升”的良好态势。统计数据显示,9月末湖北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.3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,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,贷款余额跃居中部第一。8月末,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3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9.2%。
前9个月湖北新增贷款6375亿元
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货币政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5年前三季度湖北金融运行呈现总量支撑更坚实、金融政策落地更高效、金融资源配置更聚焦、金融服务质效提升更深入等4大特点。
金融总量的稳步增长是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基础前提。9月末湖北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.3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,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,贷款余额跃居中部第一;前9个月新增贷款6375亿元,同比多增796亿元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8月末,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3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9.2%;1—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305亿元,同比多813亿元。金融“活水”不断充盈,为信贷供给提供坚实保障,湖北省本外币存款余额站稳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.11万亿元,同比增长8%。
高效的政策落地是释放金融效能的关键环节。2025年以来,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在湖北省快速落地实施,一方面聚焦重大项目与重点产业,推动全省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的授信金额突破2万亿元,带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至12.6%,较上年同期加快2.64个百分点;另一方面,政策红利传导至市场主体,湖北省企业存款同比多增897亿元。调研数据显示,截至9月末,湖北省21家商业银行累计为5500户服务业经营主体、8.8万户消费者的79亿元、37亿元贷款办理便捷贴息,“真金白银”减轻市场主体的利息负担。
资源向重点领域聚焦是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导向。截至9月末,湖北省金融机构运用各类结构性政策工具的资金余额达2493亿元,同比增长13.5%;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985亿元,同比增长42%,创历史新高。在政策工具的引导下,8月末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、小微企业、数字经济产业和绿色贷款余额增速分别达26.1%、16%、15.5%和24.4%。同时,前三季度湖北省各类市场主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31亿元、绿色债券111亿元,均居中部省份前列,形成了“间接融资+直接融资”协同发力的支持格局。
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贷款余额38194亿
近年来,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认真落实总行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制度体系,一体推进科技、绿色、普惠、养老和数字金融协同发展、取得实效。截至2025年8月末,湖北省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贷款余额38194亿元,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41.2%,同比增长15.4%,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.5个、2.2个百分点,实现结构优于全国、增长快于全国的良好局面。
科技金融方面,人行湖北省分行牵头10部门建立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,发起银行、保险、担保、创投、证券共43家机构参与的科技金融服务联盟,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撬动贷款投放678亿元,截至2025年8月末,湖北省科技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比重为32.7%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6.1%。
绿色金融方面,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,围绕“鄂绿通”绿色项目库加强融资对接,落地湖北省首笔气候贷、林权“三资”盘活贷、汽车产业转型贷等业务模式,开展林业碳汇质押贷款、林业碳票质押贷款试点。截至2025年8月末,湖北省绿色贷款余额18042亿元,比年初新增2591亿元,同比增长24.4%。
普惠金融方面,实现重点民营企业库融资对接全覆盖,运用“四方会商”包保服务机制协调解决一批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诉求。截至8月末,湖北省普惠贷款余额12303亿元,同比增长10.9%,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.2个百分点。
养老金融方面,人行湖北省分行联合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、湖北省经信厅、湖北省民政厅等部门建立工作协同推进机制,有序推动养老领域融资对接。截至8月末,湖北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46亿元,同比增长153.4%。
数字金融方面,以“301”模式(“3分钟申贷、0抵押0担保0人工干预、一键式提款”的线上信用贷款模式)为抓手,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,提升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服务质效。2025年前三季度,金融机构累计发放“301”贷款413万笔、4471亿元,同比多发放57万笔、339亿元。
责编:Z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