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消息 ●记者 汪静 李璟
“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我们做好产业基础,就能带动更多人投身农业,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乡村发展。”
10月28日,钟祥市祥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目光里满是笃定。谁能想到,这位深耕农业十二载的企业家,最初的职业起点竟是机械设计领域。
从机械设计师到农业企业家,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布局,安海龙用十二年时间在农业领域书写了跨界创业的精彩篇章。
养殖、饲料、屠宰加工,安海龙打造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欣欣向荣,如今更是定下了在2027年实现“8万只出栏、1亿元产值、2万吨秸秆消耗”的核心目标,并同步打造循环农业与三产融合配套体系。
从机械蓝图到羊肥草绿
1988年出生的安海龙,大学主修机械专业,毕业后先后在湖南常德、上海的企业从事机械设计工作。
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并未磨灭他骨子里的闯劲,但对家庭的牵挂,仍然推动了他人生的转折。谈及回乡的初衷,安海龙的语气中带着对家人的愧疚与牵挂:“父母年纪大了,母亲身体不好却总瞒着我们,那年过年回家发现她病得很重,我就下定决心回来。”
2012年,安海龙放弃了城市的工作,回到家乡投身创业。最初的方向并非农业,他曾考察过贸易等多个项目,却因合作伙伴临时变卦而搁置。“最后选了看似门槛最低的农业,没想到却是投入最大的领域。”安海龙笑着回忆,带着几分无奈却更多是坚定。
从牛羊养殖起步,三年养殖生涯为安海龙掘得了第一桶金——牛市行情上涨让他赚得数十万元,也让他摸清了养殖业的门道。
养殖过程中,安海龙发现周边养殖户普遍面临草料供应难题。2014年,他开启秸秆收储与饲料加工业务。凭借汉江沿岸平原地区的资源优势,他的饲料业务逐渐拓展,客户遍布中部及南方多个省份,总数达1000余家。
然而,创业之路并非坦途。也是在2014年,响应退耕还草政策,他投入三四十万元购置设备,开垦400多亩滩涂地种植牧草,却因丹江放水导致农田被淹,亏损严重。更艰难的是疫情期间,羊价暴跌让养殖户现金流断裂,饲料回款压力陡增。危急时刻,安海龙做出大胆决定:帮客户卖羊,从饲料供应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。
最初,他在两广地区销售活羊,随后承包广东的屠宰线,涉足屠宰加工与餐饮供应链。为探索羊肉附加值,他在东莞、深圳开设两家餐饮店试点,虽最终因体量难以扩大而关停,却为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“卖羊比卖饲料好做,这让我们坚定了完善全产业链的决心。”安海龙说。
十二年创业路,最让安海龙难忘的是那段艰难的坚守。“有三年时间发不出货,订单堆积如山,但工人的基本工资照开,社保照样缴纳。”谈及此事,他语气平静却难掩感慨。正是这份担当,让企业在困境中留住了核心团队,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。
全链布局助力乡村振兴
如今的祥楚农业科技,已构建起“饲料饲草生产加工—肉羊规模化养殖—屠宰加工—供应链销售”的全产业链闭环,旗下三家专业合作社各司其职,年产值稳步增长。
2024年,企业颗粒饲料年产量达1.1万多吨,营业额1700多万元;肉羊屠宰销售营业额3000多万元,一期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羊1.8万只,产值在2200万元左右。
“后端销售体量起来后,必须反哺前端供应链。”安海龙深知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。2023年底,他征地63亩建成17栋标准化羊圈,目前存栏肉羊6000余只。按照规划,2025—2027年,企业将分三期建成4个年出栏2万只肉羊的养殖小区,2027年底实现年出栏8万只的目标,年产值预计突破1亿元。
在安海龙的规划中,扩建项目不仅是规模的扩张,更是循环农业模式的全面升级。项目将配套建设300亩果树基地、20亩生态鱼塘、5000亩高标准农田及羊粪有机肥加工厂,形成 “羊粪→有机肥→农作物/果树→饲料/果实→羊养殖”的闭环模式。
在技术创新方面,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,组建专业技术团队,肉羊成活率达98%,较传统养殖提升12个百分点。未来,企业将建设科技小院与田间学校,年开展20期技术培训,覆盖农户500人次,培养新型职业农民,推动小散养殖户向标准化、规模化转型。
安海龙在处理生羊肉。
责编:ZB